课件编号20257203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专用)热点19 读写结合类作文突破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595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2024届,结合,学案,突破,作文
    热点19:读写结合类作文突破(解析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 2023 教育部命制四省联考·云南、安徽卷 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综合考查考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23 新高考II卷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2024.1 教育部命制九省联考·河南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提到自然带的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特点 1.该作文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题目,是新题型,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作文题目。 2.读写结合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牵引出相关的作文话题。 3.该题有一定的思辨性或者延展性,以此引导考生联系地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读写结合类作文得分秘籍 1.要注意全面理解阅读部分提供的材料,完整解释关联的材料的含义。如24年1月九省联考中的“交错带”的关键含义是“敏感于环境的变化”。 2.无论是衔接现代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段落,作文题的设置都有一些引分析,需要自己阅读引分析,从而知道作文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3.要有一定的思辨性或者延展性,以此引导考生联系地辩证地看待要写的文章,充分调动自己掌握的素材进行写作。 4.要和阅读材料作好清晰的切割,即不要在写作过程中将试卷阅读材料作为素材反复征引。如24年1月九省联考中作文题目已经提示了文化发展、科技创新等五个领域,写作时,可以从五个领域中选择一个或数个,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交错带”的特点,把握变化先机,才能占领有利地位,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2024教育部命制九省联考·河南·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