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4099

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429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5月份,联考
  • cover
绝密★启用前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 语文(A)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先说茶。 ②清查为仁《莲坡诗话》一诗,形象地描述了人生婚前婚后的两重天地。诗曰:“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为消闲之物,此处落入了柴米油盐一般的俗套,已是离经(茶经)叛道(茶道)之茶,其淡如白开,饮法也非小杯浅啜,而为大碗牛饮,实无雅致可言。此时写茶,由不得还需调整出“琴棋书画诗酒花”般的心境,如若不然,文章虽成,也会淡若白开。 ③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其间关于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水品、茶税、茶论、茶史、茶记、茶集、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经道正传、边角延伸、细微末节之处皆有人论及。此处再拾拣古人牙慧,作系统概述,以增补我这丛物语别传。 ④由查为仁之《莲坡诗话》想到了几种茶境。其一即与柴米油盐并提之茶,是为牛饮,纯属消渴解欲而为,略表不提。其二为应景之茶,清代官场盛行端茶送客陋习。有客人来访,主人命小厮斟茶。此茶并非真意让人饮用,待词穷意竭,事已说明,主人适时地端起茶来,那客人也就会知趣地告辞离去。此种应酬之茶,似茶非茶,连同势利僧人的“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之茶,均属应景之茶。应景之茶不是让人喝的,乃是特殊景况里主人为传达一种意思而摆设的道具。其三是真茶三味。此种茶境已切入茶道,但因喝茶人各异,茶味各异。周作人先生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此为文人茶味。《红楼梦》中记载:宝玉、黛玉、宝钗在栊翠庵中做客,妙玉用“收得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在地上埋了五年的雪水”煮成了茶,再用镌刻着“玉恺珍玩”、“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字样的单耳钵,和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竹雕根大盏盛茶,奉与宝钗黛三人细细地吃。是情、是景、是茶,实为风雅茶味。再一是著名的“赵州禅茶味”。当年的赵州从稔大师的一句“吃茶”不知唤醒了多少迷途众生。一天一学僧来访,禅师问他来过没有。学僧说:“已来过。”禅师说:“吃茶去。”又一学僧来访,禅师又问是否来过。学僧说:“没有来过。”禅师说:“吃茶去。”旁边的学僧就不解了,问禅师:“为何来的与没来的都让吃茶去呢?”禅师说:“你也吃茶去。”在禅师眼里,茶乃平常之物,人人可用,人人会用,就像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天分高低、晚来早到之差别,人人参佛,人人皆可领悟。如此禅茶一味,也只有在佛境才能吃得。 ⑤以上说了三种茶境和三味真茶,三种境界之中,惟第三种入道,即茶道。追根溯源,茶道为僧人首创,可知其中自然充满了禅味。然今人所附庸之茶道,已脱离了以上的真茶三味气息,过多地融和了商业化和世俗化成分。可看今日之茶寮、茶社、茶庄,若无豪华陈设装饰,无佳人莺歌燕舞助兴,无甜果佳肴佐食,大约是很难招徕顾客的。这种附庸风雅、东施效颦的做法,实亦脱离了中国传统茶道之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