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4711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考二模 作文导写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4次 大小:26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考,二模,作文
  • cover
2024年高三济南二模 作文导学案 模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镜子是自我的反射,透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今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但是,所照的镜子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如果照了“凸透镜”或“凹透镜”,结果就会不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颇具思辨价值、颠覆意义的作文题目。但这里也注定部分考生要折戟沉沙,马失前蹄了。说到镜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并且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失一镜矣。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考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借助“镜子”来认识自己,修养品德的层面,审题可以说出现了严重偏差。材料中一个“但是”,一个转折,传统的思维定式中的“镜子”的象征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即照什么镜子?怎么照镜子? 这则材料的关键不是照镜子,而是选对镜子,选对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可以知兴替;选了凸面镜,也可能放大自己,狂妄自大,狐假虎威;选了凹面镜则可能看小了自己,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所以这个材料的核心立意应该是,选对镜子,正视自己。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个材料陈述的是“镜子”的作用,镜子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客观参照,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徵时所说之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今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与好的人同行,他们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的对错、好坏,让我们能够明白生活、做人中的得失,以此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修养。材料的含意强调“但是”后的意思,即要选对镜子,否则就失去了正确的参照,进而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这是准确立意。我们身边的邪佞之人,就犹如“凸透镜”或“凹透镜”,在他们的眼中、嘴中我们会发现歪曲的自己。他们可能放大我们的优点,让我们骄傲自满;他们也可能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迷失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他们可能放大我们的缺点,让我们自卑、迷茫…… 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选好镜子,照出更好的自己”;正文部分可先论述平面“镜子”的对我们的益处;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坏处;最后可以论述选好镜子,照出更好的自己的方法,拿出“亲贤人,远小人”的精神,择良人而处,以他们为参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人生境界。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参考立意: 1.以人为镜,正确认识自己。 2.选好镜子,照出更好的自己。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范文欣赏: 以镜为鉴,律己修身 自古以来,镜子不仅是生活中的寻常物,更是人们审视自我、反思人生的一面重要工具。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映射出的是真实的自我,提醒我们不断修正言行,提升修养,坚定前行的方向。 然而,人生的镜子并非只有平面如水的平静之镜,有时候会遇到扭曲影像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在“凸透镜”下,我们的优点被过度放大,使人迷失于赞美之中,忘乎所以;而在“凹透镜”下,缺点被过分缩小,易使人在自我陶醉中忽视自身的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偏离成长的轨道。 作为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