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7945

2024届新高考语文考前30天好题攻略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7499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解析,原卷版,默写,名句,鉴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 (解析版) 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福建道中① 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②穿翠楚③。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后“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而经过福建时所作。②篮舆:竹轿。③翠楚,碧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途中所见景象,笔下的画面随行程逐次展开,画面清净自然,意味隽永。 B.“移时舞”紧承“云欲举”以“青蛟”“素凤”喻指天空低垂飘动、奔涌翻腾的云。 C.词人想以“寻诗”来宽慰旅途之长,然而遗憾的是,途中桃花已落,春天正在消逝。 D.词人用“渺渺”“穿”写山路难行,以示路途艰辛;用“黄鹂语”衬托山中的幽静。 16.有评者说:“这首词借写自然中瞬息变化的景象来寄托超然自得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题型:诗歌内容理解】 【答案】15.D 16.①山行遇雨原本可以赏雨,不料转瞬间山雨却风吹而过,天气转晴;②桃花落尽原本以为春已不在,不料碧林处却有黄鹂高鸣,传来春意;③得与失总是在变化中,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也就会在领略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怡然自足。(每点2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以示路途艰辛”“衬托山中的幽静”错误,诗句意思是,乘坐小小的篮舆穿行于青翠丛莽之间,悠然闲适之时,高密树林忽然送来黄鹂的啼鸣,原来春天还在。表达的是悠闲喜悦之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上阕,词人穿山行走途中忽觉天气转阴,云动风起;风吹青蛟,青蛟飞舞,风动素凤,素凤摇摆;此刻身边的植物都在风的作用下左右飘摆,随风起舞;词人在经过石桥时,恰好听到阵阵细雨飘落的声音,不禁停下回望,却见风吹动阴云向溪西走远了,天也放晴了。山行遇雨原本可以赏雨,不料转瞬间山雨却风吹而过,天气转晴; 下阕,我想要踏上舒缓而长久的旅程寻找作诗的灵感,但桃花落尽、春亦无踪,乘坐小小的篮舆穿行于青翠丛莽之间,悠然闲适之时,高密树林忽然送来黄鹂的啼鸣。桃花落尽原本以为春已不在,不料碧林处却有黄鹂高鸣,传来春意; 诗人穿越闽中山水,乍雨还晴,不禁心态悠然;悠闲地穿越树林,正感叹于春的逝去,却忽得听闻黄鹂的鸣叫,这种失而复得的美好感觉让诗人欣喜。诗人感到欣喜得与失总是在变化中的,所以不必执着于一时的得失,顺其自然,泰然处之,在领略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自会自得其乐,怡然自足。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在介绍完自己选择的登山路线后,用“ , ”两句写自己登山时攀登的艰难之状。 (2)杜甫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秋日景象,与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所营造出的意境非常相似。 (3)班级准备开展“古诗里的音乐”专题活动,小刚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中写到:在古人的名句中,常借乐器之声来抒发情感,如:“ , ”两句。 【答案】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磴、澄、怨、度、僻、牍。 二、(2024届·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②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③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