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9385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1634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
  • cover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三模)语文试题 2024.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即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到底是否具有艺术的创造性,长期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其底层算法设计就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生成不可预见的全新艺术成果;另一方则认为不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就是对人的模仿,输入的信息源于人类已有的艺术信息,输出的信息也只能是变相模仿而已。 我认为,AI绘画创作的艺术主体仍旧是人,需要人类提炼和组织准确的AI绘画创作语言,包括艺术创作元素、构图形式、风格特点等诸多关键提示词。这些技术参数信息输入AI绘画工具后才能生成画面,对艺术创作主体的人而言,这个过程是思考创作的过程。例如,为寻求合适的艺术关键词来激发或提示构建合适的AI艺术语境,就必然历经人的斟的、思考、实验、遵选,甚至“废稿三千”才能得一二可意之作,然后还要再接受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检验。AI绘画艺术主体和客体都仍旧是人,因此可以说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 从艺术客体的检验角度,我们能感受到人工智能产生的美术作品、设计作品、文学作品,水平上参差不齐。就如同人类借助照相机工具,有的只是能简便完成造型留影功能,有的则能进一步提升为摄影艺术创作。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绘画是否属于艺术作品的判断,需要秉持艺术本身之标准,避免以偏概全、简单否定。 当然,由于人工智能平台的高效产出,也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审美疲劳,也会经历多元扩展、分层分级。AI绘画终究要与其他艺术类型一样,不懈追求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艺术品质,最终只有少数才能进入艺术精品之列,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情况。 不可否认,Al绘画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设计的加持下,确实能大大减少画家的时间消耗,呈指数级大幅提升绘画作品的生成效率。此外,人工智能平台强大的信息整合和计算能力,也能够为画家提供新的创作灵感,协助完成艺术创作思维活动中的多方工作。正是因为人工智能跨越了艺术领域的很多技术门槛,让艺术照进现实的梦想实现起来更为方便,人工智能绘画工具也被视为充满了创造性、创新性的梦工厂。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的《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征稿通知》,将“人工智能艺术”正式列入征稿类别,这等于在事实上也已认可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范畴。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领域产生的AI绘画,其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艺术智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创造的“人类智能艺术”,这当然仍属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行为。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科学技术带给艺术的不是危机,而是带来生机、带动升级,营造出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必然为人类艺术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扩展和丰富人类艺术的外延空间。 (摘编自杨祥民《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 材料二: 虽然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的突破,但在创造上却有其限度。AI自始至终是技术,是工具,AI绘画作品不是艺术作品。 AI绘画作品的生成机制是基于数据的算法,由设计者来设置其生成机制的模型,从艺术创造的层面而言,这类艺术生成只能停留于绘画的再现与模仿的层面,尚不能上升到创造的层面。 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AI绘画工具是基于对艺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