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2288

6.1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课件(共1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00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记念,珍君,教学设计,课件,10张,PPT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二)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0年6月第1版 教学目标 了解刘和珍、白莽、柔石等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爱国奋进、敢于牺牲的光荣品质,从中体会艰难而光荣的中国革命历程; 理解鲁迅记叙刘和珍、白莽、柔石时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体会回忆性散文独特的文体魅力; 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文中抒情、议论方面的关键语句,感受鲁迅的真切悲痛和深邃沉思。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鲁迅在公开表态和私人场域中对刘和珍请愿一事的复杂思考,体会鲁迅革命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教学难点: 1.鲁迅在记叙不同人物时的同与不同。 教学过程 第二课: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二) 三、情理纠葛中的鲁迅心灵的探寻 1.阅读下面的文本,比较其与《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刘和珍“请愿”一事的态度,探究鲁迅的复杂思考。 文本一: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无花的蔷薇》) 文本二:(三月)十八日 晴。上午寄小峰信。下午有麟来并赠糖食三种。夜鲁彦来。得秋芳信。(三月)二十五日 晴。上午赴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四月)一日 晴。下午季巿来。(《鲁迅日记·1926》) 文本三:这一天清早,许广平带着刚刚抄完的《小说旧闻钞》,来到了老虎尾巴。她放下书稿,简略作了交代,立即转身便走。“为什么这样匆促?有事吗?”鲁迅发觉她的行动有点异常,问。“要去请愿!”“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你抄呢!”这分明是有意挽留的话。许广平想了一下,终于答应留下,一个人带了稿子躲进南屋里去……下午,许羡苏便带来了噩耗———(林贤治《“三一八”:血写的和墨写的》) 2.挽联是哀悼死者、评价死者的特殊文体。在刘和珍的追悼会上,鲁迅未赠挽联,但其撰写的《记念刘和珍君》,寄寓了鲁迅的哀思。假如鲁迅要写挽联,他可能会怎么写? 参考: 周作人的挽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震耳,弹雨淋头。” 刘和珍未婚夫方其道的挽联:“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每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疆场空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 四、鲁迅笔下的白莽与柔石 1.作者选取了一些看似零碎但却很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小事,来勾勒白莽和柔石的形象。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请以这一角度做好批注。 2.比较鲁迅在记叙刘和珍、白莽、柔石三人时的同与不同。(你可以从思想立场、写作背景、记叙的侧重点、写作技巧等角度考虑。)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课件网) 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二) 册 别:选必中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三、情理纠葛中的鲁迅心灵的探寻 1.阅读下面的文本,比较其与《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刘和珍“请愿”一事的态度,探究鲁迅的复杂思考。 文本一: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无花的蔷薇》) 文本二:(三月)十八日 晴。上午寄小峰信。下午有麟来并赠糖食三种。夜鲁彦来。得秋芳信。(三月)二十五日 晴。上午赴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四月)一日 晴。下午季巿来。(《鲁迅日记·1926》) 文本三:这一天清早,许广平带着刚刚抄完的《小说旧闻钞》,来到了老虎尾巴。她放下书稿,简略作了交代,立即转身便走。“为什么这样匆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