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2345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532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 cover
202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曾有这样一个国家,居住着两种人: 蓝种人和红种人。 虽然这两种人有很多相同 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不同: 前者喜欢小的、 圆形的和 色彩浓深的 政策,而后者却喜欢高的、矩形的和色彩浅淡的政策。由 于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红种 人和蓝种人政治上一直是有分歧的,但是双方都看重理由和证据,因此都委托专家给 他们提供建议。他们都雇佣同种人做专家,让专家顾问立论、 讨论和辩论, 以找到政 策问 题的最佳解决方法。 民 众只是从精英提供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这是约翰·扎勒在 《公共舆论》 一书中所讲的“紫土地的寓言” 故事, 借此 类比简化 了的美国社会, 目 的是分析公众、专家和公共舆论之间关系和运行机制。 扎勒在《公共舆论》 里发展了一个综合模型, 用以阐明大众舆论的形成和变动机 制。作为译者之一,我愿为读者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以及对此书的理解和点滴感 想。 中 国有句古话, “民可使由之, 不 可使知之 ” 。 如 果是这样的话, 我们有了专 家,其实国 家的治理是不需要“民 众”话语参与的 , 从而也 不存在谁主导公共舆论的 问题,公共舆论也不复存在。但是,还有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说明, 对 于公共事务,还是很难不让民众参与的。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公共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民众的意见和观点从哪里来。既然这样,那 么有没有谁主导舆论呢 我们 先来看看公众的观点或者意见的形成问题。根据扎勒的理论和模型,民众其 实是很少独立思考的, 虽然他们的观点受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但他们最终还是会 在专家或者精英们提供的备选项中做出选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众的观点是受到 获取 民意的专家们的“操纵” 的, 手段之一就是措辞用语提示民众关注不同的问题 。 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让受访者回答三个和阿拉斯加石油勘探有关的问题中的一个。 第一个提问: 石油勘探———直接提问法 您赞同还是反对在阿拉斯加的联邦所有的土地上进行新油田勘探 高三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