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年 级:高 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 单元研习任务 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特点, 并以写札记的形式增强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了解。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报告文学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夏衍《从〈包身工〉所引起的回忆》 学习任务之一:梳理归纳,体会新闻真实 活动1:请你绘制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 学习任务之一:梳理归纳,体会新闻真实 活动1:请你绘制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 学习任务之一:梳理归纳,体会新闻真实 活动2:请你结合调查内容,整理与包身工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任务之一:梳理归纳,体会新闻真实 活动2:请你结合调查内容,整理与包身工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任务之二:研讨探究,品味文学手法 活动:结合必修上册《学写文学短评》的相关内容,深入阅读《包身工》一文,就你感触最深的文学笔法,写一段文学短评(至少100字),进行线上交流。(提示:可从典型形象塑造、细节描写和场景描绘、行文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思考。) 角度一:典型形象的塑造。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着重描写、刻画富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如《包身工》中作者着重刻画了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这三个人物,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特别是对芦柴棒烧火做饭、被逼带病出工及下工搜身的三次描写,非常的细腻而又有深意: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第一次: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第二次:真的挣扎不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 第三次: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让她揩点油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 相 关 段 落 短评: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作者着力刻画了她的“瘦”和受毒打和压迫下的本能动作。作者虽然写的只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千上万的芦柴棒。芦柴棒遭遇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能逃脱的厄运。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角度二:场景细节的描写。 作者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例如,作品中写包身工喝粥的场景: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楼下的那些席子、破被之类收拾掉之后,晚上倒挂在墙壁上的两张板桌放下来了。几十碗,一把竹筷,胡乱地放在桌上,轮值烧稀饭的就将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放在板桌中 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 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