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3646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837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学期,解析,原卷版,试题,生物
    高三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甲胎蛋白(AFP)可作为生长调节因子调节免疫功能,诱导 T细胞凋亡。AFP 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胎儿血液中具有较高的浓度,胎儿出生后则下降,出生2~3个月后,在婴儿血液中就较难检出。AFP在肝癌及多种肿瘤发生时浓度增加,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中控制AFP合成的基因也存在于胎儿其他所有细胞中 B. T细胞能被AFP诱导的根本原因是T细胞上AFP受体的基因得到表达 C. AFP中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水分子中氧原子来自羧基,氢原子来自氨基 D. 肝癌细胞内控制合成AFP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FP功能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是在某些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 【详解】A、胎儿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控制 AFP 合成的基因,A错误: B、T 细胞能被 AFP 诱导的原因是 T细胞有 AFP的受体,根本原因是 T细胞的这个受体的基因得到了表达,B正确; C、AFP 中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水分子中氧原子来自羧基,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C错误; D、由题干无法推出肝癌细胞内控制合成AFP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也可能是其他基因突变导致 AFP 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且题干未提及 AFP 的功能是否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2. 2023年底,全国各地都报道呼吸道疾病高发,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导致的肺炎病例都较往年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的生命活动依赖寄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B. 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后,会与抗体结合并形成沉淀 C. 青霉素可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从而导致其死亡 D. 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真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细菌的生命活动依赖自身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A错误; B、病毒在内环境中与抗体结合并形成沉淀,B错误; C、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不起作用,C 错误; D、人体巨噬细胞吞噬过程(以胞吞的形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3. 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发酵工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杆菌以酒精为底物的醋酸发酵中产生的气泡比酵母菌酿酒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少 B. 啤酒制作过程中,主发酵过程主要是为了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而后发酵主要是为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 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杂菌污染会导致青霉菌分泌青霉素酶分解青霉素而降低产量 D. 根瘤菌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又可以作为分解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的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详解】A、根据反应式可知,醋酸杆菌以酒精为底物发酵时,并无 CO2产生,A 正确; B、啤酒制作过程中,主发酵过程主要是为了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然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产量降低主要是由于杂菌产生的青霉素酶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