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6416

第三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9024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历史的评说:人物短评写作 教科书 书 名: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短评的概念,结合《屈原列传》学习历史人物短评写作的基本技巧。 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史家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掌握人物短评写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结合史时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富有个性化的评价。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在历史撰述中,暗寓褒贬,古已有之。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选自《郑伯克段于鄢》) 以“君子曰”点出了考叔孝子行为对郑庄公影响,也是叙述者对“孝”的尊从与肯定,旨在告诉读者“孝”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叙述人再以“诗曰”加以佐证,“君子曰”与“诗曰”完美结合,互为表里。 司马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全新创造,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屈原列传》一文,篇中夹叙夹议,表达史家观念、史评立场;篇末“太史公曰”抒彩浓厚,寄寓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可谓典范。 任务一 问“道”史迁 司马迁创作《史记》往往通过三种方式发表议论,一是篇前序论,即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宣泄激情;二是篇后赞论,即“太史公曰”,深化褒贬,突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真善美的向往;三是夹叙夹议,在历史现场中反复咏叹,叙中有议、议中有情。《屈原列传》一文中,司马迁是如何评传的呢? 问“道”史迁,共解评传评述视角意图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创作缘由司马迁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作品风格 文约辞微,志洁行廉,为群小所嫉、不容于世。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家品格不与奸邪同流合污,表明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作家 与国家 侧面突显屈原在楚国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读者/旁观者 悲悯、哀叹、仰慕、赞颂,既悲其志,又伤自身,跨越时空与屈原遥相接应,共振共鸣! 明确:《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夹叙夹议、寓评于叙、叙中寄情、议中寓情,时时流露出郁郁不平之气和对屈原身世沉浮的叹惋。《史记》中还有不少精彩的篇后赞论,比如: 《项羽本纪》 评价:千古不刊之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