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7971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1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亘古男儿一放翁———《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对比、用典、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陆游一心报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爱国志士陆游悲愤情怀。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用典、借景抒情来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导入:我国存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谁?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 梁启超就曾赞扬过陆游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的《书愤》。 2.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诞生在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 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爱国思想的熏陶, 从而形成了“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忧国忧民的思想, 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 3.写作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赵眘)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之情。 二、文本研讨 学习活动一:诵读 1.明确字音。 弦(xián) 惘然(wǎng) 塞上(sài)衰鬓(shuāi bìn) 千载(zǎi) 2. 诵读指导。 标出节拍,诵读该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在男生群体中举行诗“气”朗读比赛,女生做评委,要求以诗歌气势作为朗诵的核心,朗读完成之后要求解说自己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诵读诗歌。 明确:“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学习活动二:研读 1.颔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举出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诵读并赏析:运用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借景抒情,表明了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也写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3分钟) 学生畅所欲言:大声读出并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示例:(1)一愤报国无门,“世事艰”,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非常艰难。朝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作者报国无门。 二愤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用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