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81463

通关01声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三轮冲刺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32856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关,解析,原卷版,通用,全国,复习
    秘籍01 声现象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典例探究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_____传声。 【解题思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理解 【答案】振动 液体(水) 【解析】[1]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水)中传播。 知识点2:声速 【典例探究】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鸣笛处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声速是340m/s)( ) A.320m B.340m C.360m D.380m 【解题思路】 【答案】C 【解析】列车的速度为 v车=72km/h=20m/s 由速度公式可知,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为 s车=v车t=20m/s×2s=40m 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2s=680m 则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大招快解】口诀:“速速半时,远加近减”。当利用回声测距且声源(鸣笛)移动时,可以将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和听到鸣笛回声处到峭壁的距离做远近对比,若求远的距离(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后乘以时间的一半;若求近的距离(听到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对比发现,所求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属于远距离,故将声速和车速相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故答案为 知识点3:音调、响度和音色 【典例探究1】如图所示,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不同。 【解题思路】对声音三要素的理解 【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1]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所以,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音调。 [2]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是因为古筝和琵琶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典例探究2】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则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质小音高”法快解思路。 在判断同种发声体发出音调的高低时,可以比较质量。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反之,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解题时,先判断发声体,在根据“质小音高”分析解答。 【答案】D 【大招快解】筷子敲击水瓶时,发声体是瓶子和水,根据“质小音高” ,直接判断出水量最少的瓶子D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故选D。 知识点4:用波形图区分声音的三要素 【典例探究】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攸取的两段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音调看疏密、响度看高低、音色看形状”。 当遇到根据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性的问题时,可以使用本大招。波形图的疏密反映出声音的音调,波形图越密,对应声音的音调越高;波形图中波峰、波谷的高低差反映出声音的响度,波形图中波峰、波谷高低差越大,对应声音的响度越大;波形图的局部形状反映出声音的音色,波形图形状不同代表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D 【大招快解】根据大招 "音调看疏密" ,结合甲、乙两图中波形图的疏密程度相同,可知两个声音的音调相同;根据大招 "音色看形状"结合甲、乙两图中波形图形状相同,可知两个声音的音色相同;根据大招 "响度看高低"结合甲图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