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子衿》 文学常识 《诗经》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 40篇)三个部分。 诗歌形式 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各地民歌民谣 宫廷乐歌 祭祀乐歌 表现手法 赋 比 兴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品读诗词,把握诗的内容、结构、情感、语言特色及主旨。 3.背诵课文。 诗词详解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 式微 式微①/式微,胡②/不归? 微③君④/之故,胡为乎/中露⑤?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⑥,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①微:昏暗 ②胡:何,为什么 ③微:(如果)不是 ④君:君主 ⑤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⑥躬:身体 赏析诗歌 这首诗歌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歌描写一个苦于劳役的人对自己遭遇的控诉。 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1)设问、反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①设问,引人注意,引人思考,间接表达被迫服役,夜以继日不能归家内心的痛苦。 ②反问,直接把矛头指向统治者,表达了受奴役者的满腔愤恨。 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2)重章叠句: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一般作用: ①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②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③形成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贫苦劳动人民对自身非人处境的痛苦和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诗词详解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纵:即使 宁:岂,难道 嗣:接续,继续 佩:指玉佩的带子 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诗歌 整首诗歌可分为几章?分别叙写了什么内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