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0450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46677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历史,解析,原卷版,试题,期中
    牡丹江二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年期中考试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③。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向小草学习的意识彰显了中华文化崇尚( ) A. 以人为本 B. 家国情怀 C. 天下为公 D. 自强不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白居易的诗歌意在要人们学习小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生命力,D项正确。材料以小草为比喻对象,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排除A项;“家国情———体现为对于国家的认同与情感,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排除B项;材料主旨“自强不息”,而“天下为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远古时期,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文化认同 B.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C. 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新学派理学形成 D. 近代以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今(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文化认同,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排除B项;两宋时期,新学派理学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3.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 A.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 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 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 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大量外来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这表明了唐朝的包容开放影响了世界,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科技以及政治制度层面的内容,排除 AC项;材料也体现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D项。 4. 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显现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据此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注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奉行开放和开明的文化政策 C. 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D.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中“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显现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