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教研组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消化与吸收 核心概念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学习内容与要求 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消化与吸收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4.22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作用之后,进一步认识食物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活动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咀嚼馒头,感觉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形成消化的概念。活动2“探索食物的消化之旅”旨在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应用与拓展“制作消化道模型”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消化道模型,进一步加深对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理解,并形成新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能与同学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确定 1.科学观念: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说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 科学思维:能从有关日常饮食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探究实践: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产生探究兴趣。 4态度责任:能利用消化道模型主动向身边的人解释有关消化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馒头在口腔中越嚼越甜的原因 难点:了解人的消化器官及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肠,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食物会在人体内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从而被消化吸收。 关键问题解决 学会独立思考,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培养自己仔细观察、勤于反思的习惯。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食物的营养的兴趣。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们每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所吃的食物,食物为我们提供各种营养,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的呢? 课题:消化和吸收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活动意图说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探究性问题,初步了 解消化与吸收。环节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口腔是食物消化起始的地方,吃一口馒头细细咀嚼,有什么感觉? 试着分析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馒头在口腔中被牙齿研磨成碎块,舌头将馒头和唾液搅拌在一起,接着,唾液分解了馒头中的淀粉,使馒头变甜。 那么,你知道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什么了吗? 师: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就有了甜味。像这样食物在消化器官中被磨碎并被分解的过程,叫消化。 口腔只是消化的起始,食物经口腔进入人体后,还要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被进一步消化,才能被吸收利用,下面就让我们探索食物的消化之旅吧。 探索食物的消化之旅 查阅资料,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尝试描述并记录这些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人的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胃腺、肠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和胰。 口腔:由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功能:咀嚼食物,把食物磨碎并对淀粉初步消化。 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 胃:分贲门、胃底、胃体、幽门等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胃腺,可以分泌胃液。 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