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20273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61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时,单元,人教,规划,答案,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影子的变化 单元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学生应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即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会形成遮挡物的阴影。同时,他们需要掌握观察和描述影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以验证影子的特性。此外,学生还应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其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观察细致、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品质。同时,他们还应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比如了解到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此外,学生还应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满足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社会责任方面的目标。学生应了解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如何促使人类发明了无影灯、皮影戏等设施或艺术形式,理解这些发明和创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15课《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影子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光源、遮挡物以及屏在影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理解影子如何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总结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影子现象,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通过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准确总结出影子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 除了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尺子、笔等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遮挡物,以便学生观察不同遮挡物对影子形状的影响。同时,准备好PPT课件,包含影子产生条件和变化规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趣味视频或展示一组有趣的影子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活动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首先,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影子的产生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影子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讨论和总结,明确影子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3.深入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可以使用手电筒模拟光源,改变光源的方向和角度,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子变化规律,如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如何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教师总结归纳影子的变化规律,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应用拓展 (1)教师介绍一些与影子相关的有趣现象和应用,如皮影戏、日晷、摄影中的光影效果等。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影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2)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手影作品或设计影子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