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0399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209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听到,格式,教学设计,声音,怎样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材 -出卷网-:教育科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知道人的耳朵的构成。认识到各部分的作用。 2. 科学思维: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认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3. 探究实践:在模拟耳郭、鼓膜的实验中,用简单的图示文字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 4. 态度责任:能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加强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听一段声音)回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联系呢? 2. (学生:耳朵)引发学生对耳朵的思考。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知识为切入点,声音产生后,为何耳朵就能听到声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耳朵 先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耳朵,初步了解外耳,再播放视频,了解耳的结构,借助图片,猜测耳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是充满好奇心的,视频介绍加上彩色的结构更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这一环节直接把耳的结构展示给学生,把重点放在猜测外耳、中耳、内耳的作用上。 活动二:模拟耳郭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请你猜一猜耳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学生活动:用“纸喇叭”模拟外耳,比较用“纸喇叭”听声音和拿掉“纸喇叭”听声音的区别。 设计意图:用简单易得的材料来验证耳郭的作用,亲身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三:模拟鼓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提醒学生实验中关注的对象是橡皮膜,而非跳动的木屑;指导学生理解跳动的木屑与橡皮膜振动的关系。 学生活动:在“鼓膜”模型上放一些碎木屑,用音叉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的变化。 设计意图:用与鼓膜一样薄而且有弹性的橡皮膜来模拟鼓膜,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鼓膜的特点,认识鼓膜的功能。同时也能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四:了解其他部分作用 播放视频,学生了解其他部分作用。 三、研讨 1.思考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2.回顾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耳朵结构,类比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耳朵的特征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 四、拓展 保护我们的听力。 设计意图:能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加强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掌握一些保护听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去找更多保护听力的办法。 五、作业 收集更多关于耳的奥秘。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