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7978

人教鄂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9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1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教案,冷缩,热胀,空气,四年级
  • cover
教学设计 课 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通 设计理念 1.通过实验现象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能比较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的区别;初步了解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会设计并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对于其体,则不是很肯定,因此需要学生先猜测,在进行验证与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能比较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的区别;初步了解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会设计并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1.魔术表演。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杯子,来看看它有什么本领。 师:老师现在想把气球和杯子分开,可是都把杯子给提起来了。看来得想想办法,你能帮帮我吗? 师:现在请这位同学到这来帮帮老师。 师:刚才,是谁把气球吸住又推开的? (空气) 2.引出问题 师:空气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本环节,通过一个魔术表演,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问题聚焦到空气,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与猜测空气是否和液体一样具有热涨冷缩的性质。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1.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魔术,有些同学觉得空气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课题,后面添加问好。)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2.制定计划与交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课件出示、教师拿出演示用器材展示)你认识吗? 师:下面,各小组在只看不动器材的情况下,小组讨论如何选择器材、组装器材,并把组装简图画出来,同时思考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你们小组是怎么抓住空气的?二是你们组是怎么来进行加热与受冷的,选用了什么器材?三是如何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完成了设计的小组将组装简图贴在黑板这。 (背景音乐6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各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基本完成了实验设计,我们一个组一个组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同时要学会来倾听,听听同学的实验计划是否可行,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样。 3.科学探究搜集证据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实验设计交流与分享,我们可以将实验设计方法大致的分为观察气球和液柱这两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实验要求(不改变设计思路,注意玻璃仪器、热水冷水;如果做好了自己设计的实验,想尝试另一种方法的请组长举手申请领取实验器材)并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填写好。 师:现在各小组可以开始按照要求做实验了。(当背景音乐4分钟)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验证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并按要求绘制简单的实验设计图,在交流分析可行性;然后再按设计图进行小组实验;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理念,强化了学生在实验射中的主体能动性与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 引导学生如何搜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