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948

9明天要远足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41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明天,远足,教学设计
  • cover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读“海、云、洁白、柔软”等生字,会书写“远、足、海、色”四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阅读,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形容词描述事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孩子对远足的期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内心激动和兴奋的情绪,培养情感共鸣能力。 (2)运用生活经验,想象并描述海和云的多种可能状态,发展想象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享教师的远足故事 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次难忘的远足经历,如看到的美景、遇到的趣事等。 ②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者有没有期待过一次远足? (2)展示远足图片 ① 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白云等,激发学生对远足的向往。 ②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图片中的海是什么颜色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3)预测诗歌内容 ① 朗读诗歌标题《明天要远足》,让学生猜测这首诗可能会讲述什么故事。 ②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他们对“远足”这个词的理解和期待。 (4)互动游戏:词语接龙 ① 以“远足”为主题,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如“远足—足印—印记—记事本”等。 ② 游戏中引入“海”和“云”的形容词,如“蓝色的海”、“洁白的云”,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1)感知诗歌节奏 ①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观察学生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是否自然。 ②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翻过来”、“唉———等词句的节奏感。 (2)理解诗歌情感 ① 分组讨论: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翻过来,翻过去”,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②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孩子因兴奋而难以入睡的心情。 (3)模仿与表达 ①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表达出诗歌中的期待和激动。 ② 教师反馈,指出学生在模仿中做得好的地方,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4)师生共读 ①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共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② 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疑问句,如“那么多种颜色吗?”、“那么洁白柔软吗?”,引导学生感受孩子的疑惑和好奇。 通过这一系列的初读感知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还能在模仿和表达中锻炼自己的朗读技巧,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字词学习与情境应用 (1)生词解析与示范 ① 选取关键词:选取“海”“云”“洁白”“柔软”等生词,解释其含义,如“海”指广阔的大水,“洁白”表示纯白无暇,“柔软”形容质地柔顺。 ② 拼音练习:指导学生正确读音,如“海(hǎi)”“云(yún)”。 ③ 例句示范:结合课文,用例句展示词语的用法,如“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2)情境应用与互动 ① 课堂活动:请学生闭眼想象海和云的景象,然后用新学的词语描述身边的物品,如“我的书包就像柔软的云,洁白无瑕。” ② 同桌交流:学生两两一组,一人描述,一人猜测,用新词描绘一个场景,如“我看到的云像一只柔软的绵羊。” ③ 师点评:对学生描述的词语应用进行点评,表扬用词恰当、生动的同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形容词。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生词的含义,还学会了如何将词语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互动交流,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深入理解 (1)探究“翻来覆去”的含义 ① 教师提问:为什么孩子会“翻过来,翻过去”呢?他们在想些什么? ②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兴奋或紧张时难以入睡的经历,理解孩子的心情。 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