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970

22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1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 cover
《四季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四季美景的描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描述自己心中的四季之美。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细致观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四季之美。 2. 学习并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增强写作的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并运用文中描绘景色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 描述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感受四季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色,提问:“你们觉得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美在哪里呢?” ①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对四季美景的初步印象。 2. 引入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四季各有特色,引出《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说:“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清少纳言的脚步,一起发现四季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预习检测:快速提问学生预习时对课文的理解,如“春天最美的时刻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夏天的夜晚的?”等,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体验: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 初步理解: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的画面,然后分享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四季美景。 3. 课文结构:教师简单介绍课文的结构,即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四季之美,引导学生关注每段的开头,如“春天最美是黎明”等。 (三)分段解析 1. 春天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绘春天黎明的句子,如“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分析“泛着”、“鱼肚色”等词的表达效果。 2. 夏天之美:学生朗读夏天夜晚的段落,讨论“翩翩飞舞的萤火虫”如何营造出夏夜的浪漫氛围。 3. 秋天之美:教师讲解“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引导学生体会动态描写如何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4. 冬天之美:学生分享冬天早晨的景象,如“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展现冬日的温馨。 (四)字词解析 1. 重点词汇:列出“红晕”、“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解释含义,引导学生积累描绘景色的词汇。 2. 句子分析:选取“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分析动态和静态词语的搭配,以及如何通过描绘细节增强画面感。 (五)情境体验 1. 画面描绘:学生闭眼想象,然后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四季美景,如“春天的花海”、“秋天的丰收”等。 2. 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在四季中印象深刻的经历,如“夏日的游泳”、“冬日的雪仗”,讨论四季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感受。 (二)课文解析 (1)整体感知 ①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适时指导,强调朗读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② 课堂讨论:每个季节中,作者都选择了特定的时间,为什么这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察角度和选材意图。 (2)逐段解析 ① 春天黎明:分析“泛着鱼肚色的天空”、“红晕”和“彩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色彩描绘春天的黎明。 ② 夏天夜晚:讲解“翩翩飞舞的萤火虫”,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动态描绘营造夏夜的氛围。 ③ 秋天黄昏:引导学生关注“归鸦”、“大雁”和“风声、虫鸣”,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声音和动态展现秋天的黄昏。 ④ 冬天早晨:分析“落雪”、“霜”和“炭火”,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温度和生活细节刻画冬天的早晨。 (3)关键词句分析 ① 选取关键词,如“急急匆匆”、“比翼而飞”,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描绘季节特色时的作用。 ② 分析修辞手法,如“红晕”、“翩翩起舞”,讨论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4)情境想象 ① 学生闭目想象,尝试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描绘的四季场景中,感受四季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