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985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42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 cover
《清明》教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识读和理解简单的诗句,但可能对清明节的习俗和深层情感表达理解不深。他们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关联性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引导来体会。此外,学生在描述和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来锻炼。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如图片、故事和角色扮演等。因此,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中描绘的清明景象。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学会描述诗中的情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清明节的特殊氛围。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分析“雨纷纷”、“欲断魂”等词语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1. 揭示“断魂”一词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 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场景,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了解。 ① 互动讨论:提问学生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分享家庭的清明节故事。 2. 朗读感知 (1)示范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清明》,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跟读体验:学生跟读,教师适时提示注意停顿和重音,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节奏。 (3)节奏游戏:将诗句拆分成词组,学生以拍手或敲击桌面的方式打节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引入:讲述杜牧的生平故事,如他如何成为著名诗人,以及他创作《清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①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杜牧,引导他们分享所知的唐代诗人或故事。 2. 初步感知 (1)听诗入境:播放《清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画面。 (2)情境问答:提问学生听后有什么感受,引导他们描述听到的场景,如“雨纷纷”、“行人”等。 (一)导入新课 1. 视觉呈现:播放动画短片,生动展示清明时节的雨景和行人的落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① 观察思考:让学生观察短片中的细节,如行人的表情、雨的形态等,引导他们思考诗人的情绪。 2. 朗读体验 (1)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每组朗读一句诗,教师指导注意语调的变化。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行人,模仿诗中行人的动作和表情,体会“欲断魂”的心情。 (二)初读感知 (1)分组朗读,感受诗的韵律 ① 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朗读一联诗句,教师巡回指导。 ② 各组展示朗读,全班评价,教师点评韵脚和节奏。 (2)自主理解,初步解读诗意 ①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如“雨纷纷”是什么意思。 ② 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清明时节的雨景。 (3)师生共析,深入理解诗意 ① 提问:为什么行人会“欲断魂”?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② 教师补充解释“断魂”可能的含义,如思乡、哀愁等情感。 (4)情境想象,描绘诗中画面 ① 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场景,尝试用一句话描述。 ② 学生分享想象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对比朗读,体会情感差异 ① 生对比朗读“雨纷纷”和“晴朗天”的不同,讨论情感变化。 ②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语气、停顿来表现不同心情。 (三)探究诗意 (1)感受情境 ① 教师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 提问:行人为什么会感到“欲断魂”?(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下雨、天气阴沉、思念亲人等) (2)讨论分析 ① 分组讨论:“雨纷纷”如何影响人的心情? ② 引导学生:清明时节的雨不仅仅是天气,还可能代表哀思和迷茫。 (3)联系情感 ① 展示图片:展示雨中行人、孤坟等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诗人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