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2130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41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 cover
夜宿山寺 一、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学生能认读并正确书写“寺、楼、星”等生字,掌握字形特点,理解字义。 (2)理解诗意: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夜宿山寺》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夜宿山寺》,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诗句的夸张手法。 三、教学难点 感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理解诗中表达的敬畏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想象 ① 展示山中寺庙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细节,如高耸的塔楼、闪烁的星星等。 ② 提问:如果让你在这样的山上过夜,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分享预设 ①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夜宿山寺”的想象,如看到的景象、可能听到的声音等。 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李白的《夜宿山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步感知 (1)示范朗读 ①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② 分析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如“危楼”、“高声语”等关键词的强调。 (2)学生试读 ①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读出诗的韵味。 ② 同桌互评,互相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一)理解诗意 (1)解析诗句 ① 分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危楼”和“百尺”,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夸张的表达。 ② 讨论“摘星辰”是否真的可以,让学生理解这是一种想象,表现了山寺的高耸。 (2)情境体验 ① 教师扮演诗人,学生扮演“天上人”,模拟诗人不敢大声说话的情景。 ② 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在高楼上,感受那种仿佛能触及星辰的奇妙体验。 (一)巩固诵读 (1)多种形式诵读 ① 学生跟读,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分组比赛诵读,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2)背诵挑战 ① 设置计时背诵,鼓励学生尝试在短时间内背诵全诗。 ② 对背诵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感知 (1)感知韵律 ① 教师示范:教师以富有情感的语调朗读,强调诗的韵脚和节奏。 ② 学生模仿: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初步感知诗的韵律美。 (2)尝试读出韵味 ①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每组读一句,互相倾听,互相学习。 ② 个人挑战:学生闭上眼睛,尝试用心感受,大声读出诗的韵味。 (3)互动反馈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互相点评对方的朗读,看谁读得更有韵味。 ② 教师点评: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和自我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同时,通过同桌互评和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接受反馈的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理解诗意与情感表达 (1)探索高耸景象 ① 互动讨论:诗人是如何形容山寺之高的?(提示:找寻诗中的关键词) 学生回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② 释义分析:解释“百尺”和“摘星辰”的意思,讨论诗人使用夸张手法的目的。 “百尺”不是实际的数字,而是表示非常高。 “摘星辰”意味着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星星,进一步强调山寺之高。 ③ 情景想象: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这样的高楼上,感受周围的环境。 引导学生描述可能看到的景象,如闪烁的星星、云雾缭绕等。 (2)体会诗人情感 ① 分析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提问: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提示:思考“恐惊”一词) 学生回答:因为担心声音会打扰到天上的神仙。 ② 感共鸣:讨论诗人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分享:在面对壮丽景色时,人们常会有类似的敬畏感。 ③ 互动表演:分组模拟诗人低声说话的情景,体验诗中的氛围。 学生们轻声交谈,体验“不敢高声语”的感觉。 (3)理解与创作 ① 填空练习:如果换成你站在高楼上,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