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3284

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405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 cover
《两茎灯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吝啬”“焦虑”等关键词语。 2. 技能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如何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严监生的动作细节,理解其吝啬性格的体现。 2.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刻画性格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揭示严监生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讽刺意味。 2. 运用所学描写技巧,创作类似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展示古人对灯草的绘画或实物,讲述古人如何用灯草照明,引出“一茎灯草”的象征意义。 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在夜晚照明的吗? ② 分享:介绍古人用灯草制作的油灯,以及灯草在诗词中的象征———微不足道却能引起人们情感波动。 2. 初步感知:分组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如“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朗读一个句子,全班共同构建严监生临终的情景。 (2)讨论:讨论严监生为何在生命最后时刻关注一盏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其吝啬的性格特点。 3. 情境体验:教师模仿严监生,学生观察并猜测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细微动作和表情。 4. 小组挑战:各组设计一个与“灯草”相关的谜语或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灯草”与“吝啬”的关联。 (二)字词解析与句意理解 (1)理解生词含义 ① 释义:展示“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和“眷属”(亲属)的含义。 ② 造句练习:学生用这两个词各造一个句子,加深理解。 (2)分析关键词语 ① “一茎灯草”:引导学生理解“一茎”表示数量少,与严监生的吝啬形成对比。 ② “登时”解析:解释“登时”为立刻、马上,强调严监生断气的迅速。 ③ 句子分析:分析“登时就没了气”这句话,讨论为何作者要强调“登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境再现 ① 情境讨论:假设自己是严监生,为何会在临终前对“一茎灯草”如此在意? ②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场景,感受严监生的焦虑,讨论这种行为的荒诞性。 (4)角色对话 ① 分组讨论:严监生与赵氏的内心对话,思考他们各自的想法。 ②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严监生与赵氏的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理解了字词的含义,还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了“一茎灯草”在揭示人物性格上的作用,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课文分析 (1)找出关键动作与神态 ① 展示课文片段,圈出“伸出两个指头”“摇头”等关键动作。 ②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其他描绘严监生临终状态的词语。 (2)探究动作背后的含义 ① 教师提问:严监生为何只伸出两个指头,而不直接说出原因? ② 学生分享观点,如“怕浪费油”“担心家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析神态描写的作用 ① 分析“两眼睁得滴溜圆”“越发指得紧了”等神态,讨论如何强化人物形象。 ② 引导学生对比,如果没有这些神态描写,故事会有什么不同。 (4)角色代入,加深理解 ① 学生尝试模仿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体会其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② 分组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猜测严监生的心理,讨论哪种表现更贴近原文。 (5)联系生活,理解人物性格 ①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因为小事而焦虑的情况? ② 生分享生活经验,讨论严监生性格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讽刺手法。 (四)互动探究 (1)探究活动:严监生的心声 ① 教师引导:如果严监生能说话,他会说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他的心理活动。 ②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严监生可能的内心独白,如“我不能死,家里还有那么多油……”。 ③ 分享展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补充,形成全班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