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4027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74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 cover
两小儿辩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初步感受辩论,能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能知道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4.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大胆质疑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辩论,能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能知道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2.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两小儿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大胆质疑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猜“辩” ,揭课题、引文本 (一)猜“辩”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文言文二则》,这节课要学习的小古文跟这个字有关。(出示①“辩”象形图片)猜猜它是谁 生:是“辩”字。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这个字中间是嘴巴,旁边像两个人,他们可能在争辩。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答案吗?那他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②-⑤ ) 师:猜对了,你真会观察。 师:由“辩”字的演变过程,你大概能知道“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辩”是争辩、争论的意思。 师:你对辩字理解得真透彻! 师:认识了辩字,还要会写。 师:孩子们举起右手,和我一起写(板书辩)。 师:“辩”,辛在左,竖变撇;言在中间要变短,辛在右,竖要直。 (二)提出质疑 师:学会了写辩字,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两小儿辩日》 师:看着标题,你有什么疑问?(指2-3人) 生1:他们为什么辩? 生2:他们是怎么辩的? 生3:他们辩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个故事,去一探究竟。 (三)了解作者 师:这篇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谁?请看大屏幕。(出示ppt列子简介)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列子简介。 师:这些作品大家都学过而且家喻户晓,列子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思想家。 二、初读,正字音、明节奏 1.学生自读 师:名家出名篇,而名篇在于多读。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出示ppt学习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稍后我来考考大家! 师:哪些同学愿意来挑战读读这几个句子?(指名读) 生1: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预设1:生读得效果较理想) 师:你在朗读的时候,停顿、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请你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他是在哪些地方停顿的。 师:所有同学跟着他读 (预设2:生读得声音太小。) 师:孩子,其实你读得非常好,就是声音小了点,再来自信地把这句话大声地读一遍。生再读句子。 师:你看你自信地读得多好啊,掌声鼓励。 师:大家一起读 (预设3:生读的停顿、节奏不明显。) 师:勇气可嘉,第一遍你就能读成这样了,很不错,我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你这么流利呢。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大家听着他读的节奏是不是好多了?来,跟着他读。 生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预设1:生读得较理想) 师:掌声鼓励。这个句子比较长,他不但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反问的语气,还把多音字为读正确了,真厉害!你能带着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再读句子,全班跟读。 (预设2:生读得效果不理想。) 师:这个句子比较长,要读好可不容易。大家来听一听老师的朗读,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师范读: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你能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4再读 师:有进步,同学们跟着他读。(全班齐读。) 生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老师有个疑问,你为什么把这句话中的“为”读成了“谓”,“知”读成了“智”呢? 生:“为”同“谓”,意思是说;“知”同“智”,意思是“智慧” 师: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旁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