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340

21《杨氏之子》教案和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2078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杨氏之子,教案,课件,26张,PPT
    21 杨氏之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风趣及他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拓展资源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出示单元核心任务: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从古至今,历史长河中不乏机智幽默之人,史册典籍里也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幽默故事。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继续采撷幽默风趣的故事,创编我们班的《幽默故事集锦》。 我们先走进《杨氏之子》一文。“氏”,姓氏。“杨氏”,杨姓人家。“之”, “的”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是“杨姓人家的儿子”。本文写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这杨氏之子多大年龄?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细细品味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妙处。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朗读《杨氏之子》,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诣:yì;为:wèi;应:yìng;禽:qín。 2.根据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理解重点词语: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应声:随着声音。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家中的鸟。 理解重点句子: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学生汇报读,读出古文的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课文讲了杨氏之子与孔君平两人机智对谈的故事。 任务二:细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片段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的儿子只有九岁,特别聪明。 ———惠”是一个通假字,同“慧”,是聪明的意思;“甚”是非常、特别。朗读时,从“甚”字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读出对他的喜爱。 片段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补充资料: 孔君平:姓孔,名君平,晋朝人。他和杨氏之子的父亲是朋友。 片段3: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联系上文思考:是谁为谁摆放水果? ———这句话是承接上文而来,开头省略了主语,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 (2)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孔君平指给杨氏之子看的是什么? ———杨梅。该句省略了“指”的事物———杨梅。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片段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家禽”指的是“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意思。 任务三:品读语言,感受人物的幽默与智慧。 1.再读文章,说说文中的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懂礼节。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