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8059

22手指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39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2手指,教学设计
  • cover
手指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手指》中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五根手指的特征,理解作者的描绘手法。 2. 揭示文章中蕴含的“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风趣的语言描绘手指性格差异。 2. 将手指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解团结协作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快速阅读,初步理解 (1)自主阅读 ① 分段阅读:学生以自然段为单位,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每段主要讲述哪个手指。 ② 标注关键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描绘手指特点的关键词,如“吃苦”、“机敏”等。 (2)小组分享 ①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分享各自找到的手指特点关键词,互相补充完善。 ② 整理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形成每根手指的初步印象。 (3)角色归位 ① 识别手指:学生根据关键词,尝试将它们与五根手指对应起来,初步理解每根手指的主要特点。 ② 互动提问:教师随机提问,如“哪根手指最肯吃苦?”“哪根手指最机敏?”等,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归位手指特点。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快速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互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做好铺垫。 (二)精读探究 (1)手指特点讨论 ① 分组讨论: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分别代表五根手指,讨论每根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职责和性格特点。 ② 分享展示: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补充或提问,形成互动讨论。 (2)手指角色扮演 情境设定:教师设定不同的情境,如“拿笔写字”、“捡起地上的硬币”等日常场景。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情境,模仿手指的动作和表情,展示手指在情境中的特点和作用。 互评反馈:学生互相评价对方扮演的手指是否生动、形象,教师适时引导,强调手指间的协作关系。 (3)句子理解与创作 句子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句子“五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讨论这句话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创作新句:启发学生结合手指的特点,尝试创作类似的表达,如“当我们团结一致,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 (4)情境延伸讨论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在团队中,是否也有像手指一样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分享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团队合作的经验,讨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对“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情境体验:手指大挑战 (1)分组挑战 ① 设计挑战: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只手上的一个手指,设计一系列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小任务,如传递物品、解开绳结等。 ② 角色分配:每个小组内部讨论,确定每个成员在任务中扮演手指的角色,如大拇指负责稳定、食指负责探索等。 (2)任务执行 实践操作:各小组按照讨论的角色分工,尝试完成挑战任务,教师在旁观察指导,确保安全。 ② 问题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手指的角色分配不合理,允许小组内部调整,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分享反思 ① 经验分享:完成任务后,每组派出代表分享在任务中如何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强调手指间的配合和团结。 ②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将手指大挑战与课文中的描述相联系,讨论如何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4)深化理解 ① 对比分析:将不同小组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