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40743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60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五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3—6年级文言文篇目总共15篇,均选自中华优秀经典作品集。 小学文言文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 优秀文化。五年级下期学习本课,要在中段学习基础上,继续积累文言文学习经验,提 升文言语感,同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体会“机智”与课文语言的风趣,以此开启 本单元“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的学习之旅。后面再通过《手指》 《童年的发现》 两篇课文的学习,从“拟人化”“自嘲”等不同方面加深对本单元风趣幽默的内容理解, 并进一步加强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体会、感悟、尝试运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激发学生的言语智慧。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学生学习文言文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文言文离学生仍较 远,“通假字”“古今义”等文言文经验积累不够,读好停顿、提升文言语感仍需进一 步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要得到鼓励和激发。本课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本 单元主题,聚焦人物对话,通过调用已有学习方法了解大意,多次数、多形式的朗读, 借助有效工具引导学生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体会语言的风趣,进一步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品鉴力,有理据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着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难点:感受“智慧”并延展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师:五( )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梁,来自船山实验小学。听说咱们五( )班的同学在经典诵读方面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现在梁老师就来考考你,怎么样? 师: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积累,对吧,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预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结:真是名不虚传呀,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上课! 一、导入 1.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 师:读读题目。 生读课题《杨氏之子》。 解题:“之”在古义中有“的”意思,今意也常有此意。 出示:有这样一支舞蹈,叫雀之舞,什么意思?有这样一首歌,叫冬之歌;是什么意思呢?有这样一支球队,叫梦之队,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学着课题介绍你自己。老师先来。我姓梁,我是梁氏之子。 总结:作文用上“之”有语文的味道。 二、读课文。 (一)读通读顺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通读全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教师正音:要把这篇文章读好,就要注意读准一个字。出示:( 杨氏子)为( 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指导读准“为”。小妙招:读文言文,遇到“为”字,当你不知道读什么音的时候,你可以给句子补充完整,把句子变成现代文。 (二)读出停顿和节奏。 师过渡:我们在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读出古文的味道。 1.出示画好节奏的原文,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教师指导读通一句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指导:读古文,虽然有停顿,但是声断气不断。 3.师生对读。生生对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去掉标点和节奏线读。 1.去掉了标点你还会读吗?试一试。 (四)出示繁体字,没有标点和节奏读。(实则检查背诵。) 三、读懂。 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 1.出示要求: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