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学生能认读并正确书写“泉”“流”“爱”“柔”等生字。 (2)理解诗意: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描绘出小池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描绘诗中泉眼、树阴、小荷和蜻蜓的景象,感受初夏小池的生机与和谐。 三、教学难点 体会“惜”“爱”二字所赋予的自然景物的情感,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展示一幅小池的动画图片,让水波荡漾、蜻蜓飞舞的场景跃然眼前,激发学生对小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互动猜想: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心中的小池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是真实的池塘,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画面。 3. 预设问题:提出问题“小池里会有哪些小秘密呢?”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4. 朗读体验:教师深情地朗读诗的标题《小池》,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去“看”小池,引导他们进入诗的意境。 5. 读题质疑:鼓励学生读出课题,提问“为什么诗人要用‘小’字来形容这个池塘呢?”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初步感知小池的特色。 (二)初读感知与字词教学 (1)听读感知 ①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倾听,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② 分组跟读,每组读一句,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字音。 (2)自主试读 ①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诗的韵味,教师巡回指导。 ② 请几位学生个别朗读,全班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3)认读生字 ① 教师圈出关键字“泉”“流”“爱”“柔”,引导学生认读。 ② 学生用手指跟随着教师的指引,点读生字,加深印象。 (4)理解词义 ①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泉眼”“树阴”等词的意思。 ②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细流”和“晴柔”,使字词具象化。 (5)情境表演 ① 分组扮演诗中的景物,如“泉眼”小组用手势模拟细流,增强感知。 ② 学生上台模仿“小荷”和“蜻蜓”,通过动作表现诗的意境。 (三)诗词解析与互动 (1)描绘泉眼的静谧 ① 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泉眼”是什么吗?(预设学生可能回答泉水的源头) ② 教师解释:“泉眼”是泉水流出的地方,诗人用了“无声”来形容,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泉水静静流出的场景) ③ 分析“惜”字:这里的“惜”字用得很巧妙,它好像在说泉眼很珍惜这细流,你能感受到这种情感吗? (2)感受树阴的柔情 ① 讨论画面:我们看“树阴照水爱晴柔”,树阴为什么会“爱”晴天的柔和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情感引导:这里的“爱”字让树阴有了情感,它喜欢晴天,喜欢这样的光线。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③ 描述练习:请一位同学尝试用一句话描述树阴映在水面的情景,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探索小荷的生机 ① 介绍“尖尖角”:诗中说“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里的“尖尖角”是指什么?(提示是荷叶初生的样子) ② 想象活动: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小荷,刚刚从水中冒出头来,你会是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活力) (4)观察蜻蜓的和谐 ① 提问:为什么蜻蜓会早早地停在小荷的尖尖角上呢?(启发学生思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 分析和谐:这不仅是蜻蜓的行动,更是诗人眼中自然的和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间的和谐共生) (5)师生共析诗意 ① 整体感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总结小池的生机与和谐) ② 情感分享:诗人通过这四句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的向往) 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互动问答与字词解析 (1)探究“惜”与“爱”的情感 ① 问:为什么诗人说泉眼“惜”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