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49271

11-1《过秦论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545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1,过秦论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过秦论》 《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本单元,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理解史家笔下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 【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以文才显名,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著名的有《吊屈原赋》《服鸟赋》。 其文议论风发,雄辩有力,颇有文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并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因此,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贾谊并称为“屈贾”。 二、思想情怀 贾谊名言集锦 1.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2.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3.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5.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 [情境活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谊年少得志,后来遭文帝幸臣的诬陷排挤,但文帝惜才,不忍心把他放逐太远。于是灵机一动,便派贾谊去做自己最疼爱、寄望最深的小儿子梁怀王刘揖的梁国太傅。贾谊知道刘揖在文帝心目中的位置,如果能教导、辅佐好小刘,假以时日,封侯拜相绝不是妄想。 岂知人事能料,天命难违。前169年,贾谊任梁怀王太傅四年之后,刘揖不慎坠马而死。而刘揖之死,让他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轰然委地。文帝虽没有直接怪罪于他,可文帝的悲恸更让贾谊心如刀绞。贾谊整日茶饭不思、诗书不进,以泪洗面,一年后,撒手人寰,年仅33岁。 写作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 一、文学常识 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二、文化常识 1.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 3.序八州而朝同列 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