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识“画图” 教学设计 课题 初识“画图”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这一课作为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着重于学生对基础绘图软件“画图”的初步认识和操作。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画图”程序的启动、退出和保存方法,帮助学生熟悉“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刷子”、“铅笔”等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绘画的技能。本课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画图”程序在表达和创作中的重要性,了解利用“画图”工具可以创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对信息技术工具在创作领域的积极态度。计算思维:学生将理解“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逻辑,包括启动、退出、保存等流程,以及“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实践使用“刷子”、“铅笔”等工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将掌握在“画图”程序中进行简单绘画的基本技能,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创作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纹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将了解在创作和分享作品时,需要遵守相关的版权法规,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鼓励学生创作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培养信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 了解“画图”程序的启动、退出和保存、认识“画图”窗口。 难点 掌握用“刷子”、“铅笔”等工具画出简单的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画图”程序创作的简单画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画作是用什么工具创作出来的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识‘画图’”。 观看教师展示的画作,对“画图”程序产生好奇。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对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 通过展示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画图”程序的启动、退出和保存启动“画图”程序:在屏幕上演示如何找到并打开“画图”程序。解释“开始”菜单和“所有程序”中“画图”的位置,或演示如何在搜索框中输入“画图”来快速启动。认识“画图”窗口:展示打开的“画图”窗口,逐一介绍窗口的组成部分,如菜单栏、工具栏、画布、颜色面板等。强调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用途,例如菜单栏中的“新建”、“保存”等命令。退出和保存:演示如何保存当前作品,解释“保存”对话框中的选项(如文件名、保存位置)。展示如何不保存当前作品直接退出程序,以及通过“保存”后正常退出程序的方法。环节二:认识“画图”工具教师活动:工具介绍:展示工具栏,并逐一介绍各个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刷子”、“铅笔”等。强调不同工具在绘画时的效果和区别,例如“刷子”工具可以绘制不同样式的线条,“铅笔”工具则更适合绘制精细的线条。工具演示:使用“刷子”工具在画布上绘制几条不同样式的线条,让学生观察效果。同样地,使用“铅笔”工具绘制一些线条,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环节三:用“刷子”和“铅笔”等工具画出简单的画教师活动:示范绘画:在画布上示范一个简单的绘画过程,如绘制一个小房子或一个太阳。在绘画过程中,展示如何使用“刷子”工具进行大面积的填充和轮廓绘制,以及如何使用“铅笔”工具进行细节描绘。步骤讲解:将绘画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并逐一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在绘画时要注意色彩搭配和线条的流畅性。提示与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