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59771

九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7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书博,教案,格式,中壁,山道,丑奴
  • cover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难点名称 以“愁”为线索,通过鉴赏对比手法,体味诗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作者“一腔忠愤,无处发泄”的心中的愁闷痛楚之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愁”的具体内涵,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以浓愁淡写、重语轻说的方式体现,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学生较难感受。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感情诵读和丰富想象,感悟词人浓愁淡写、重语轻说的感情表达。 2.通过关键词鉴赏及问题探究,体味词人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作家作品简介及创做背景介绍,体味创作意图,导入新课学习。 2.以动态直观的画面和包含情感的诵读导入词的学习。 3.学生感情跟读,体味情感;小组合作,对照注释译读全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内容理解。 (1)问题讨论:词的上下两阙如何有机联系的?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以“愁”为线索 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2)赏析词的上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问题设计1:上阕年轻时“不识愁“为何却“强说愁”? 明确:年轻时涉世不深,缺乏人生阅历,对“愁”缺乏 真切体验,却故作深沉,是一种无根之愁,时做作之愁,故为“闲愁”。 问题设计2:词中连用连个“爱上层楼”的作用。 问题设计3:词中“强”的含义和作用。(这里是竭力,极力的意思,表现了年轻人的纯真好胜。) (3)指导朗读:读出少年人涉世不深、乐观自信的闲愁。 (4)赏析词的下阕“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问题设计1:下阕“而今识尽愁滋味“中“尽”的内涵? 明确:一个“尽”字极有概括力,包含了词人经历众多忧患磨难后的深切愁苦之情,包括忧国伤时、受压抑排挤以及报国无门的愁苦,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问题设计2:词中连用连个“欲说还休”的作用。 明确: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阕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愁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问题设计3:上下两阙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比,以昔衬今,突出如今内心愁苦的深重难言。 (3)指导朗读:读出而今虽胸怀壮志却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审查而无法解脱的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课堂讨论:如何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确:“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意思是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即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压抑。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体现了辛词“变温婉,成悲凉”的特点,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愁”之深沉博大,耐人寻味。 6.全班配乐朗读。 小结 7.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不识愁滋味”“识尽愁滋味”的对比,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表现了词人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