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61427

《圆的认识》表格式 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04-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54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圆的认识,格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课题 第一单元信息窗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又在"第二学段"中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课标分析 (1)学什么:能说出圆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圆。 (2)学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认识”是学生能指认出圆的各部分名称;能通过猜想、验证最终归纳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圆有无数条直径”、“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课标》中的:“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用圆规画圆,是指学生先自主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总结画圆方法“两脚叉开(定长)———固定针尖(定点)———旋转成圆”、反思画圆出现的问题、总结画圆需要注意的地方。 (3)怎么学:在探究圆的特征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自主发现与探索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先展开想象,然后进行验证。验证时,有的可能采用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通过小组操作,群体交流,最终进行归纳。在学习如何用圆规画圆时,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结合学生用圆规的体会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用圆规画圆等。 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圆的认识》既是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学生的学差距较大。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执教这节课之前,对全班44名同学进行前测。 ①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几个圆,看看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画圆; ②看一看、折一折,在圆上画一画,说说看你发现了圆的哪些特征; 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 ①画圆②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③圆的定义60%学生有知识经验,利用圆规画圆; 40%学生能借助圆形物体画圆,应给予肯定; 不足10%的学生想到,利用定点和定长来画圆。70%的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找到直径和半径; 30%的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不足10%的学生对圆的对称轴描述不准确。90%的学生不能够准确严谨的语言描述圆的定义。 根据学生的前测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重难点: 1.教学时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