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62146

2认识空气 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3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空气,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 cover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物质科学领域 教学指导 1.主要概念: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2.实验说明: (1)教师引导学生捉一袋空气,从袋子鼓鼓的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2)教师点燃蚊香,学生仔细观看,发现空气到处流动,流向了四面八方。 3.考点说明 4.知识关联 二、教学设计 “生命对话”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空气 版本信息 青岛版 年级 一 课型 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概念课科学史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 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3.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本节课要落实的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纸风车的转动和3-4年级更深入的研究空气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周围处处有空气,对于空气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特点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特点缺少实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特点。 3.能在探究空气特点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合作、尊重事实、愿意倾听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 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特点。 3.能在探究空气特点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合作、尊重事实、愿意倾听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理解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 教学准备 塑料袋、杯子、蚊香、火机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 情境建构其他( )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搜集有关空气的资料。 课中展学 活动一、 空气有什么特点 探究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教师出示有空气的烧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怎样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呢。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来观察空气。 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装有牛奶的烧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观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其它的方法去看、闻,比如说用手往鼻孔轻轻的扇一扇,用塑料袋捉了空气看、闻等,对创意新颖、方法多的孩子给予表扬。 小组同学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教师进行小结:像刚才用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就是在观察。 (2)探究空气能流动 教师引导学生捉一袋空气,从袋子鼓鼓的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教师接着引导:如果松手后,会发生什么样现象。并请学生多做几次,引导学生得出空气跑进来,再跑出去,空气的这种特点叫做能流动。 评价任务 能用看、闻等方法观察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 2.能捕捉空气,感受到空气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3.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活动二、 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引导: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老师请了一个好朋友来帮忙--蚊香。虽然我们看不到空气,但可以根据烟飘的方向,就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