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66985

第二章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x(共2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5836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章,第二,神经,冲动,产生,传导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 二、 三、 a b (1) a b (2) a b (3) + + - + + - a b (4) + + 讨论: 一、环境刺激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P24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膜外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全部过程只需要数毫秒。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极化状态 反极化状态 复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复极化过程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的产生: P25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的产生: 1.大分子的负离子不能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 2.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泵出3个钠离子,泵入2个钾离子; 3.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静息时钾离子不断外流; (主要原因) 2.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的产生: P26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极化状态 反极化状态 复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外正内负) 复极化过程 钾离子外流 钠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1.A点以前: 2.A点-B点: 3.B点-C点: 4.C点-D点: 5.D点: 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 去极化过程 0以上:反极化状态 复极化过程 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 某位置点随时间的膜电位变化 超极化,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入(主动转运),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动作电位 钠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离子外流 反极化过程 影响因素 影响电位 (绝对值)发生变化 膜外钾离子浓度变高 膜外钾离子浓度变低 膜外钠离子浓度变高 膜外钠离子浓度变低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降低 降低 升高 升高 二、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P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传导方向: 电流流动方向: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 b.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_____; 局部电流方向是_____; c.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_____。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电流计的指针一般偏转___次,方向_____。 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相反 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 相同 两 相反 传导过程: 静息电位→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局部电流 某位置点随时间的膜电位变化 某时刻刺激点右侧各位置点 去极化过程 复极化过程 复极化过程 去极化过程 阈下刺激能发生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去极化、兴奋、局部电流;不会发生动作电位、局部电流传导 P26 传导的特点: 1.双向性:神经冲动从产生处在向两个方向传导 2.无衰减性:信号强度不变 3.绝缘性:两条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 三、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轴突 突触小泡 (内含神经递质) 线粒体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受体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末端的细胞膜 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或轴突膜或肌肉细胞膜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组织液) 突触的类型 思考:兴奋传导到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后只能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吗? 轴突—轴突 轴突—胞体 轴突—树突 轴突—肌肉 轴突—腺体 P28 细胞间信号的传递 突触小泡的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 产生小电位电位,达到一定阈值,在肌膜上引起动作定位,肌膜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作用于肌纤维,肌肉收缩;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 胞吐 使得突触后膜抑制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