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67681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2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道德,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 cover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01 教材分析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第一课,隶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其对应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中的家国情怀。《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由“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三个话题组成,第一课时围绕话题“虎门销烟”展开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进而引发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斗争的开始。 02 学情分析 对于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这段历史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五年级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途径有所了解,但大部分都不太熟悉。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使得他们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他们对于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常常是知道人物的故事,却很少能体会故事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奋勇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这段屈辱史所反映的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缺乏认知。 03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 2.通过小组探究,了解鸦片的危害。通过故事搜集分享,激发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和报国之志,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英雄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3.通过今昔对比,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04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历史里的中国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块浮雕,揭题(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2.明确任务:我们将通过一块浮雕、一段抗争、一个条约、一次交接走进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借助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八块浮雕,再聚焦到和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虎门销烟浮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出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萌发问题意识,主动思考,从生活走向历史。 二、一块浮雕———分析资料,探究鸦片危害 1.聚焦浮雕,提出问题 让我们聚焦一块浮雕“虎门销烟”,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虎门销烟) 看着这块浮雕,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一百多年前,共同去探究这段尘封的历史。 2.播放第一块浮雕上的故事“虎门销烟”视频,了解史实。 3.感受林则徐禁烟决心之强。 (1)“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林则徐 (2)林则徐曾向道光皇帝三上禁烟奏折 4.小组探究: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活动要求: (1)结合资料,进行探究。 (2)分工合作,记录结果。 (3)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处,派代表汇报。 小结:近代以来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对中国这个富而不强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输入鸦片,是要毒害我民众,涣散我国力,灭亡我中华民族! 5. 出示两国贸易往来图,感知英国向中国侵销鸦片的卑劣无耻。 6.回望“虎门销烟”浮雕,感悟历史意义。 小结: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实真相,直面历史、解读历史,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立体。 三、一段抗争———走进历史,体味爱国情怀 1.交代战争背景及战役点: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侵略的战火迅速蔓延,锦绣山河寸寸沦陷。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谱写了一段惊世骇俗的抗争史。 (板书:抗争史) 2.英雄故事分享会:小组内分享故事,讨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3.播放“关天培血染炮台”的视频,你看到了一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