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70190

项目四《打救护结》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劳动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5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项目,七年级,技术,劳动,初中,人教
  • cover
项目四《打救护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打救护结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年9月14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救护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救护结的打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学生能够理解救护结的作用和意义,能够熟练地打出各种救护结,如三角巾救护结、绷带救护结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救护结的打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法,掌握救护结的打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救护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救护结,了解急救知识,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学习救护结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术基础,包括使用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等。此外,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急救知识,如如何止血、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学习救护结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实用性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技术课程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学习救护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技能,这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和同伴的练习来学习救护结的打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救护结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学生可能对救护结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其次,学生在学习救护结的打法时,可能由于动作不熟练或者对技巧掌握不到位,导致无法顺利打出救护结。此外,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绳索长度不够、环境条件限制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救护结打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需提前准备与救护结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救护结的打法。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包括救护结的示范视频、救护结的用途和意义的图片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节课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救护结的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如绳索、三角巾等。同时,教师需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教师需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环境。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台进行救护结的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遇到了受伤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着,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急救场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