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作务五“提高学生的民族融合意识。要求学生理解、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同族裔,接受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维护各族团结一致〞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第—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 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开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 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明白各民族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明确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精髓,感受到让全球华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前我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爱我中华》同学们,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56个星座 56枝花”指的是什么? 生答。对,指的就是我们国家的 56个民族。 近期,咱们学校要举办“爱我中华———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宣传周活动。这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宣传任务。(出示一个三到五年级的任务表)咱们四年级的同学主要负责介绍我们的国土和我们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1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看一看大家的筹备成果吧。【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活动一:走进民族大家庭 1. 了解少数民族名称由来。 (1)出示统计图: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图。提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 14.4亿人。通过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小结:也就是说汉族人口较多,而其他 55个少数民族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统称它们为少数民族。我们国家就是由汉族和 55个少数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1)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2)我国有 55个少数民族,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同胞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调查和采访吧。我们日常生活的区域除了这位同学采访的维吾尔族外,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出示资料:济宁市现有 42个少数民族,6.8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2‰,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济宁是一座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城市。生活在济宁市的回族有 5.75 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83.7%。任城区南部的越河街道、高新区接庄街道王回庄村就是两个回族聚居区。 师:是的,我们济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和汉族人民一同在各县市区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大杂居”和“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同时,像回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又有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区,这就叫做“小聚居”。 济宁市的民族分布情况其实就是我国各民族分布的一个缩影。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