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吟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 :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卷网-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中国风雨如晦,生灵涂炭,诗人芦获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三、文题解读 “风雨吟”,即风雨中的吟诵。标题表明本诗是由现实中的风雨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四、全文分析 1、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赏析:开篇紧扣题目,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暗示这是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卷”“奔”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动态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节写静景,继续表现风雨。连用两个比喻,将“郊原”比作海,将“房舍”比作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极富画面感,形象地写出了郊原和房舍在风雨中的状态,表现了房舍的渺小和飘摇不定,突出了风雨之大、情势之恶劣。 3、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赏析:引入“我”的形象,升华了诗歌主旨。这两句是倒装句。“在大地风雨的海上”照应上文,是说风雨交加的大地就像一片海,写我”的处境。“有年轻舵手的心”写“我”的思想状态,因为“年轻”,没有经验不知道命运的舟船将驶往何处,不知道是否会面临灾难,因而害怕无法从容应对;但同样因为年轻,“我”有战胜风雨的责任感、使命感,“我”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决心。 五、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解析:“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和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同时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愿意挺身而出。表现了“我”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又有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2、《风雨吟》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它们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解析:它们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缺乏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人物形象 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解析:“我”作为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我因为“年轻”,经验不足,也有迷惘之感。 七、本文主旨 《风雨吟》通过描绘暴风骤雨摧残下大地被淹没的景象,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 八、文本特色 1、意象突出。 无论是第一节中“风”“雨”的意象,还是第二节中“海”“舟”的意象,还是后来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