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6378

5.2《边城(节选)》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31608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 地图上的湘西 存在于湖南的美丽的凤凰古城,如果有机会,同学们以后可以去领略一下湘西风情。 画里的湘西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一睹画中湘西的风采,进行一番心灵的旅程,寻找美的真谛。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那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重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林徽因等。 京 派 作 家 群 他们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倾向于自由主义,提倡纯文学,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崇尚自然,表现乡土是他们的共同倾向。具有古典化和抒情化的审美情趣。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写作背景 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 1934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湘西故乡,看惯了大都市尔虞我诈、世态炎凉的作家,重新感受到故乡人身上保留的那种原始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入,这种原始的人性美行将消失的情景,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边城》。 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边城”究竟指的是什么? 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作者是在描写“中国另外一个地方的另外一种事情,与都市无关,与喧嚣无关。” 文本探究 青山绿水 风景美 古朴和乐 风俗美 纯朴真挚 人情美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不同的特色。思考:边城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并概括其作用。 豆绿色的水 薄雾 落日 天气明朗 白云 特点:风景美。豆绿的河水、明朗的天气、温柔的黄昏,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渲染了静谧、朦胧的氛围。 作用: (1)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人物性格和心理起到了很大的烘托。(流露出翠翠的心事,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婚事) 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表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全茶峒人在端午节倾城而出到河街看划船,反映了当地古老的风俗和淳朴的民风,捉鸭游戏表现军民同乐,衬托出边城和睦安乐的风貌。 (4)为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等相继出场做了铺垫。 小结 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着重描写茶峒端午节对赛龙舟这一古老风俗的传承、延续和重视,这种描述风俗的画面就显得有声有色,体现了古朴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