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6655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440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法治,解析,原卷版,试题,山东省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 道德与法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道德与法治考试为全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参考资料。 2.道德与法治试题包含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共20小题,满分为40分;第II卷问答题共4小题,满分为40分。 3.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青岛市某中学组织开展省内主题研学活动,研学地点包括孟良岛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由此推论,此次研学活动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开放意识 B.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 C. 领略传统文化,感悟齐鲁风采 D. 增强宪法意识,夯实法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延续文化血脉。 B:“研学地点包括孟良岛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属于红色旅游,是革命圣地,有利于中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故B符合题意; ACD:材料体现的是弘扬革命红色文化,没有体现国际视野,树立开放意识、齐鲁风采、增强宪法意识,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 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一些书就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位老人拿着一部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人委婉地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自勉。苏轼改对联体现了他( ) A. 自尊知耻,勇于改正错误 B. 学问高深,让人望尘莫及 C. 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 D. 视野狭隘,不知人外有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 A:题干苏轼听取了老人的批评,将对联改掉自勉体现了其自尊知耻,勇于改正错误,故A正确; B:题干主旨是苏轼勇于改正错误,没有体现他学问高深,让人望尘莫及,故B不符合题意; CD:不会独立思考、视野狭隘都是消极的描述,题干苏轼勇于改正错误,故CD错误; 故本题选A。 3.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小德同学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孙先生的父亲患病离开人世,孙先生始终对心脏不好的奶奶隐瞒消息,并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为减少奶奶对父亲的牵挂,孙先生用AI换脸技术制作了一段父亲问候奶奶的视频,让奶奶更加安心。 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同学甲:现代科技能够延续孙先生父亲的自然生命 B. 同学乙:孙先生对奶奶隐瞒事实,违背了诚信原则 C. 同学丙:孙先生的做法体现了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D. 同学丁:必须立法明文禁止所有AI换脸技术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A:自然生命是不能延续的,故A说法错误; B:孙先生对奶奶隐瞒事实,体现了诚信的 智慧,故B说法错误; C:孙先生对奶奶隐瞒事实,运用了诚信的智慧,体现了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故C说法正确; D:必须、禁止所有,观点绝对化,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 下面是小青制作的“我的初中生活”vlog(视频网络日志)的部分内容,你认为记录正确的是( ) A. 老师说我品学兼优,但需要多多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是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B. 学校歌咏比赛中,为了我们班的现场效果更好,别的班比赛时我故意不给掌声———这是具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表现 C. 我经常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义卖活动,既帮助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既能关爱他人,也能促进自我发展 D. 2024年新加坡乒乓球大满贯赛事太精彩了,直播错过了,我必须熬夜看回放—这是追求美好情感体验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竞争、亲社会行为、感受美好情感相关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