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1158

14小蜗牛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421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蜗牛,教学设计
  • cover
《小蜗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蜗、牛、林”等生字,会写“春、夏、秋、冬”等季节字。 (2)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蜗牛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3)观察体验:通过观察插图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四季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 (3)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2)通过小蜗牛的观察,体会四季变化的顺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互动 ① 教师说谜语,学生尝试猜解,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 ② 讨论蜗牛的特征,如壳、触角等,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图片。 (2)图片观察 ① 展示不同角度的蜗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② 引导学生描述蜗牛的特征,如“它背着一个小小的房子。” (3)情境导入 ① 教师讲述:“小蜗牛住在小树林的旁边,它会经历什么呢?” ② 引导学生猜测小蜗牛在小树林中可能遇到的季节变化,引入课文内容。 (二)初读感知 (1)生字标注与语音纠正 ①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彩色笔标出生字。 ② 领读跟读:教师逐句领读,学生跟读,特别关注“蜗、牛、林”等生字的发音,纠正错误。 (2)理解性朗读 ① 分段朗读:学生分段朗读,教师提示关键词,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② 情境朗读:教师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学生模仿朗读。 (3)图文对照 ①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将图片中的季节特征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 ② 描述画面: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看到的图片,如“小树发芽、草莓红了、蘑菇长高、雪花飘落”。 (4)角色扮演预演 ① 分配角色:学生自愿选择扮演小蜗牛或蜗牛妈妈,提前熟悉角色的台词。 ② 初步练习:学生两人一组,初步练习对话,教师适时提示语调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一系列的初读感知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初步掌握生字的发音,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能通过图文对照和角色扮演,提高对课文的兴趣,为后续的精读和角色扮演活动做好准备。 (三)精读理解与互动探究 (1)理解四季变化 ①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每组朗读一个季节,教师引导理解每组所读内容。 ② 问答互动: 问:小蜗牛在春天看到了什么生长的植物?(小树发芽,草莓生长) 问:小蜗牛在夏天发现草莓发生了什么变化?(草莓没了,蘑菇长出) 问:小蜗牛在秋天和冬天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蘑菇没了,树叶变黄、掉光,地上有雪) ③ 图片辅助: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四季特征。 (2)探究蜗牛观察 ①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蜗牛,描述它在不同季节的观察,其他同学根据描述找出对应的季节。 ② 情境讨论:如果小蜗牛跑得快,它会看到什么不同?(可能会看到季节变化的快速过程) (3)四季知识拓展 ① 填空题: 春天,小蜗牛看到了_____发芽和_____生长。(小树、草莓) 夏天,小蜗牛发现草莓_____,而_____开始生长。(没了、蘑菇) 秋天和冬天,小蜗牛看到_____变黄、掉光,地上有_____。(树叶、雪) ② 分析答案: 春天,小蜗牛看到了小树发芽和草莓生长。 夏天,小蜗牛发现草莓没了,而蘑菇开始生长。 秋天和冬天,小蜗牛看到树叶变黄、掉光,地上有雪。 分析目的: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同时巩固相关词汇。 (4)生活经验分享 ① 话题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不同季节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② 想象力训练:如果学生是小蜗牛,他们会如何告诉妈妈季节的变化? 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四)角色扮演与集体朗读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