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94737

8.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2023--2024学年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日期:2025-10-1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25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案,神经,调节,基本,方式,2023--2024
  • cover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神经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并理解二者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对神经元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是理解生物体如何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重要基础。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京改版初中生物中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详细介绍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此外,还涉及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区别。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体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至关重要。 五、教学教具准备 1. 反射弧模型或图示。 2. 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反射过程(如膝跳反射实验器材)。 3. 多媒体课件,包含反射的实例和动画演示。 六、新课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的手或脚碰到热水时,为什么会迅速缩回?”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七、新课讲授 (一)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1. 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做出的一种快速而自动的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其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1)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中形成的,对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新生儿出生后就会吮吸母乳,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能消退。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二)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1.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1)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如皮肤上的痛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到高温刺激。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的神经纤维。 (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生新的神经冲动的结构。它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4)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5)效应器:对传出的神经冲动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相应的物质的结构。如肌肉或腺体等。 2. 反射弧的功能:通过反射弧,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反射的实例分析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反射的实例,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反射的反射弧组成和功能,加深对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2.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反射和反射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九、作业设计 选择题: 1. 下列哪项活动不属于反射?( ) A. 婴儿吮吸乳汁 B. 异物刺激角膜引起眨眼 C. 草履虫逃避浓盐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