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7704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7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 cover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句,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戎的形象。 4.借助注释,加以创造,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过程】 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看图猜课文,回顾古诗文学习方法 我要考考大家,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故事?出示《司马光》《守株待兔》两篇课文插图猜课文。 2.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文言文或古诗文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字词时,你们都是用些什么方法来理解、学习的 小结: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结合平时你们学习文言文、古诗文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引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写“戎”字。 右上的“戈”代表兵器,“戈”左下边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可以组词戎马、兵戎相见。书写的时候注意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注意它和“戒”字的区别。我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个。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1.读好课题 师:那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 (王戎是一个人的名字,结合注释了解。不取,即不摘,道旁即道路旁边,李,即李子)。把关键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知道课题的意思,也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了。再读一遍课题,注意停顿。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生字想必掌握了,能接受我的考验吗?出示生字,请生读,齐读。 师:“竞”和“竟”接近,容易混淆,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是“争着”,再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通过“竞争、竞选、竞相开放”等进一步理解字义;而“竟”的意思是“终了;表示出乎意料等”可以组词:竟然、究竟。 师:写这个字三部分比例不要平均分,做到“上下舒展,中心对正”,“立”的第二横要写舒展。“儿”的竖弯钩要向外延伸,写得大方圆润。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请生读,齐读。 2、读好古文 师:生字解决了,古文自然就能读通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看看文章是怎样介绍这个“自幼聪慧”的王戎的。 (1)学生自由读。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请生读,大组读,齐读。 (2)同桌配合读。 下面请同桌配合读一读,谁来读读要求? (3)哪一桌愿意来展示一下?请生评价 (4)要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文中的标点符号来停顿,凭借语感来划分节奏,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才能读出读出古文的音韵美。 请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节奏读一读。谁来试一试?生读,全班齐读。 以前的文章是这样排版的,孩子们能读吗?谁来试试?其实,在古书中,文章不但是竖排,还没有标点,现在孩子们还能读好吗?真能干! (三)二读古文,理清情节 1.结合要求再读古文。 师:这是一则很有趣的小故事,我们不光要读通顺,还要读明白!请大家结合老师的要求再来读读这则故事。 【学习任务】 1.读:默读这篇文言文; 2.看:看看文下注释; 3.想:想想文章讲了怎样的一则故事。 2.全班讨论,教师相机交流: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故事的人物是?“尝”什么意思?“诸”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诸”有5种意思,联系上下文和插图,你觉得应该是哪种意思? ③图、文感受“多子折枝” 师:他们一群小伙伴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李子多子折枝)何为多子折枝,请看图片(PPT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