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3647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38249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学期,答案,版无,图片,试题
  • cover
绝密★启用前 2024高考临考信息卷(预测演练) 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民 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创造力量的民族。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中华的先 民却对自身的力量充满自信。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 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 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请神是完全 不同的。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 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已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神 活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的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即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 艺术夸张。清看《玉子·膝文公上》对大高治水事速的叙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 泛滥于天下…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清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 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分明是一位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那里有丝毫的神话 色彩?有人说这是儒家对传说进行信史化的结果,但儒家的思想正是中华先民集体观念的理论 表述,这仍然证明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 在中华文化中,人不是匍訇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 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减命,而是潭于人 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 打下了深刻的民族格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势若水火,但 它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他们关怀的对象都是人生现实。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宙斯、那和华、安拉的至高权成顶礼模拜时,中华的光民却花人 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同标设定为进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 华的先民却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家教感情中花 取灵魂的净化剂或愉悦感时,中华的先民却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量心和本袖感。孔于为了实现 其政治理想,栖牺性性,席不暇暖。在政治活动彻底失败后,又以“书偏三她”的精神从事学术教 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重”,正是这种机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 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审美的愉忧感,这就是为后信叹慕不已的 “孔瓶乐处”。与偏家相反,庄子则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庄子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 人生的,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抱着珍责爱惜的态度。他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是 保持人类自然本性的个体生命的尊严。 神州智达|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