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4132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33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三下
  • cover
2023~2024学年福州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24.5.2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是《诗经·郑风》的一篇,青衿是青的领子,据毛公的解释,当时学生制服是这样的。佩是佩玉,像现在的徽章。挑达是往来相见的样子。《诗序》上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这是汉朝以来一般经学家的讲法。这说法直到南宋朱熹作《诗经集传》的时候才发生动摇。照朱子的意思,诗里的“我”字,是一位女子的自称,挑达是轻佻放恣的样子;这样一来,这首诗便成了女子向男子求爱的情歌。 究竟毛公和朱子的两种说法哪种对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白“诗有六义”的赋义和比义。赋是就事物的本身情况加以铺叙,比是拿别的事物来比方。比喻有明有暗,明喻容易明白,暗喻每易误解。例如《史记·微子世家》有一首《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这首诗就表面看,自然是女子思慕男子的情诗。可是太史公却说是箕子朝周,过殷故都,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作的。诗里的狡童并不是什么恋人,却指的是殷纣王。这便是暗喻,即是比义。和这首诗相似的,在《诗经》里有首《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据毛公的解释,这是郑人怨郑昭公不能与贤人共事以至失国而作的。如果箕子可以拿狡童暗比殷纣,自然郑人也可以拿狡童暗比昭公。可是朱子却说这是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 诗歌的目的在抒情,而诗人之情,有时非直叙所能尽,必言有尽而情无穷,才称得上一首好诗。所以有时越是深沉的情绪,表现时却越要隐约。诗人心中隐痛,常有欲言难言,不得不隐约其辞的。如箕子身经亡国的惨痛,目睹故都之荒凉;情既不得不言,而新朝既建,忌讳实多,事又有不能明言者,乃不得不托为失恋女子的口吻。所以《史记》里说:“殷民闻之,皆为流涕。”此后如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既以失恋女子自比,汉高祖对戚夫人唱的《鸿鹄歌》更以羽翼已成的鸿鹄来比太子,都是以隐约之辞,写难言之痛,有合于《诗经》的比义的。如果只看表面,或不免误认屈原为女性,而将《鸿鹄歌》当作猎户之作了。 诗歌除抒情之外,更要求趣,这才能引起读者的兴味。而就求趣说,则直叙不如曲喻。《左传》载宋平公要筑台,他的大臣乐喜请等农事完了再动工,平公不答应。那批工人当时歌曰:“邑中之黔,实慰我心。”“邑中之黔”便指乐喜,也是以男女恋歌的声口出之的,如果直说“邑中乐喜”便趣味索然了。“青青子衿”,表面上看,固然是恋歌的口吻,但正因为他以恋歌来写诸生的废学,才有诗的趣味。在朱子以理学家的态度来读,以为“师严而后道尊”,师生之间,岂可以男女爱恋来相比。不知这在诗人,不论君臣、师弟、朋友,以失恋或得宠的女子自比,却是常事。离开朱子不远的诗人陈后山那首“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的古诗,便是以独得主家宠爱的女子自比,而以主家比他老师曾南丰的。 诗歌里借别的物事来写自己的情意的,后人称作寄托。不过一代有一代的习语,同一暗喻,往往当时人一目了然,而后世人却百思莫解。所以殷人闻麦秀渐渐之歌,悲箕子不忘故国,宋主读琼楼玉宇之句,知苏轼之终是爱君。而在今日读者,如果无前人记载,未必便能领会。郑人以狡童比郑昭,今人每以为疑,而部分新进作家颂鲁迅为“伟大的母亲”,却不闻人以为怪;楚辞以香草直称可爱之人,后人每以为奇,今人于书札中用“我的水仙花”,却一望可知是称情侣。因为有这一层的关系,古人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