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8421

11-1《过秦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96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1,过秦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过秦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重点: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相信同学们通过历史学习都知道,中国古代历史,改朝换代是非常频繁的。然而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那应该是秦的统一了吧。秦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在短短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那就是贾谊的《过秦论》。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18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另有辞赋等作品传之于世。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贾谊人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他的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引起后世文人的扼腕叹息。 写作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民不聊生、商业萧条、财政空虚。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 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作下《过秦论》一文。 掌握字词 听课文朗诵,纠正字词读音。 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 牖(yǒu) 召滑(shào) 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一夫作难(nàn)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威振四海(“振”通“震”)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分小组翻译课文段落,并作答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动词: 过秦(过:指责过失)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作帝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瓦缸做;绳:用绳子系) 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 席:像卷席子那样) 包举宇内(包:像打包袱那样) 囊括四海( 囊:袋子;像装袋子那样) 天下云集回应(云:像云彩那样;响:回声,像回声那样) 赢粮而景从 (景:像影子那样) 南取汉中(南:向南) 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败兵;北:溃败,溃败的军队) 动词的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见) 亡诸侯(亡:使……亡 )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贿秦(争:争着) 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方)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形容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