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1667

16 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45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景象的方法。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学习并模仿作者描写景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现雷雨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雷雨不同阶段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雷雨的观察记录或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生字新词和课文大意。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 学生1:我们学习了“压、乱、垂”等生字。 老师:很好,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2:课文主要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记忆或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非常棒!雷雨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见过雷雨呢?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学生3:我见过雷雨,天空变得很黑,雷声隆隆的,很吓人但也很有趣。 老师:嗯,雷雨确实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更细致地了解雷雨的各个阶段。 (二)深入研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重点研读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部分。 2.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多媒体展示雷雨)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 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至6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的景象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 (3)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齐读。(先两组齐读,再五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从中听出了什么?(雨下得又大又急) (4)朗读第5自然段 师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雨越下越大,从哪里看出来?(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从“都”看出,看不清的不止树和房子,周围的一切全看不清了。突出雨大。朗读,注意读出感受。) (5)理解感悟第6自然段 师:雷雨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指名读) 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再来试一试。 师:课文写雨中的景象,先写雨下起来了,接着写雨越下越大,最后写雨渐渐小了。 (6)指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7—8自然段,找出雷雨后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2)学生回答,交流。 (3)师在大屏幕上圈画词语。 (4)请学生再把课文第7—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5)学生自由交流。 4.讨论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象的特点,与雷雨前进行对比。 5.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描绘这些变化。 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朗读课文,我们要重点研读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部分。请大家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投入。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老师: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象的特点。与雷雨前相比,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 学生4:雷雨中,雨下得很大,雷声也很响。雷雨后,空气清新,景色变得很美。 老师:说得很对。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描绘这些变化的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句子) 6.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