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2800

20金字塔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48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金字塔,教学设计
  • cover
金字塔 教学目标: 1.正确读文,提取信息,交流对金字塔的了解,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魅力与神奇。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两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3.小组合作,整合信息,大胆推测并表达“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文,提取信息,交流对金字塔的了解,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魅力与神奇。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两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置情境,话题导人 埃及有句俗话:“一切都怕时间,而时间本身却怕金字塔。”可见金字塔的古老与神秘。今天,我们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员,近距离感受金字塔的魅力。 板块二 争做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员 活动一:我是信息收集员 1.介绍考察团队员,分别是数学家、建筑师、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默读课文,依据队员身份提取信息。思考:这些信息分别是哪位队员提供的呢 画出依据,标注判断结果。 要点:数学家更多的是关注数字,大量的数字精确地描述了金字塔的雄伟外观,大到不可思议。 采用师生对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读数字说明的部分,熟悉数学家眼中的金字塔。 2.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量丰富,语言精准。要点:建筑师更多考虑的是建造年代、建筑材料、建造工艺。感受信息的精准与丰富。 (1)建筑材料“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吨左右”; (2)从“建于公元前 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可知金字塔建筑年代久远,历史悠久; (3)“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可见建造工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活动二:我是金牌讲解员 1.借助关键信息,介绍金字塔。 无论是数学家,还是建筑师,都客观地为我们描述了他们眼中的金字塔。下面,大家将化身为他们中的一位,用数学家或者建筑师的语言来介绍一下金字塔。先在小组中练习介绍,再来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练习表达。 2.结合影像,学生化身讲解员分别从数学家和建筑师的角度介绍金字塔。 提示:在讲解时,除了尽量准确、全面地介绍金字塔的信息,还可以为自己的解说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让解说更加真实、完整。 范例一:欢迎大家来到金字塔。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面积约5.3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我的解说就到这里。 范例二:大家好,我是……欢迎大家来到金字 塔。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请看,在我们面前的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巧合的是,塔高的 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上金字塔了吗 欢迎下次再来参观! 3.学生互评,评选金牌讲解员。 活动三:我是小小研究员 1.根据信息推测“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发现两篇短文之间的关联。 提问:听了两位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金字塔,可是似乎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开,你有哪些疑问 这些问题可以寻求一位队员的帮助———历史学家。 默读《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这一部分,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是为了石料运输方便; 因为“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所以推想他们应该是靠水运的方式,用船来运输建筑材料; 从“上游发现采石场遗迹”这一信息,猜测这些用于建造金字塔的大石块就是从尼罗河的上游开采和运输来的; 因为“古埃及人在天文、数学、几何学、地理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