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22879

【2022新版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回声》教案+课件+素材

日期:2025-04-1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7次 大小:49622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课件,教案,回声,2022,下册
    (课件网) 第7课 回声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目 录 本课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作品伴奏。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你知道回声吗?谁能说一说? 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歌曲 《回声》 聆听歌曲,感受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聆听音乐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 回声是一首经典的无伴奏合唱名曲。从世纪至今久经传唱,再次聆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下面边听音乐,边模仿歌曲中的回声效果 下面我们分组模仿 下面我们利用乐器为这段音乐伴奏 为合唱做声势动作 完整聆听 精彩演绎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 《回声》 合唱 回声 作曲者:拉索 谢谢您的观赏!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回声》第4课时《回声》。 【教材分析】 《回声》是四年级下册第7课《回声》第4课时欣赏课,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作品伴奏。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各部分音乐 (二)教学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作品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教师: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知道回声吗?谁能说一说?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作《回声》。(书写板书《回声》)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