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3.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备考指导 1.理解思维的含义,阐释思维的特征 2.说明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论证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3.联系实际,探究人的思维的特征、思维形态的差异,说明不同思维形态的独特功用、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 4.列举思维的基本形态,区分不同思维 5.解析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含义,认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功能,阐释二者的关系 必备知识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思维的含义 (1)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思维的含义。 ①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②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3)思维的表现: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名词点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系统思维:一种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包括其所有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 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法治思维: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4)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拓展深化概括性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抽象和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思维细胞的直接前提。其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的基础。再次,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1.思维的基本形态 (1)思维的分类。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等等。 (2)思维的基本形态。 ①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②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名词点击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 ... ...